近年来,国家对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十分重视,为解决好农村困难群众住房问题,进一步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决定对农村危房改造试点给予中央资金补助。2009年,为实现“扩大内需、改善民生、促进就业”的战略目标,国家大幅度扩大农村危房改造中央资金的补助范围,对全国约一千个县共80万户农村贫困户的危房改造给予中央补助资金。为加强对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管理,及时掌握试点工作情况,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2009年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的指导意见》(建村(2009)84号)精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于2009年8月下发《关于建设全国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农户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通知》(建村函(2009)168号)(以下简称“《通知》”),组织开展全国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农户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系统”)建设,并委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负责系统的具体实施工作。
然而,系统建成后,由于用户较多、数据量较大,导致系统非常缓慢,而且也不能满足xx省住建厅对于村镇建设一些具体需求,因此,我们通过对xx省住建厅村镇处的需求调研,重新开发适用于xx省农危房改造的管理信息系统。
? 功能需求
系统在功能设计上需遵循信息资源共享、格式统一、纸质档案表与信息化需求相一致以及实时动态四项原则,采取全省统一系统、统一填报数据标准及格式、信息基层填报、多级监督的架构模式。
系统的信息填报工作直接依靠区、县等基层地区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相关管理人员,在系统设计时,需综合考虑各级各地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间管理差异、信息化建设程度、网络建设情况及用户操作水平等。以上需求特性对系统的普适性及个性化、网络带宽需求、响应效率、易用性、海量信息存储及管理等诸多方面提出了很高要求。具体而言,功能性需求包含以下部分:
(1)各级用户的建立及审批
系统用户覆盖省、市、县三级,覆盖全省农村危房改造试点的所有农户,系统能够建立各级用户,并赋予不同的权限。针对县级和乡镇填报的信息,各级、各部门能够利用此系统发挥监督管理职责,对系统内的农户档案信息设置审核机制,具备配套的审核功能,使得上报信息能逐级把关。
(2)农户信息采集及信息质量控制
能够给基层用户提供农户档案信息填报的功能,满足农户档案信息采集工作,同时能够分析所填信息的真实性、逻辑性等方面问题,可对原有数据录入约束功能进行完善,增加敏感字段的校验,增加数据在审批、开工、竣工各个阶段的完整性校验与数据逻辑性质疑功能,提供各级主管部门对信息质量进行快捷监督的工具,确保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可靠性,为制定与改进相关政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3)多指标、多维度统计与分析
通过系统采集的大量数据,能够针对采集的农房数据进行多种统计分析方式,给各级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统计分析工具。
(4)数据交换标准、接口和交换功能
抽取农户档案信息核心数据,兼顾地方需求,遵循实时性、高效性、普适性、灵活性、易用性等原则,编制全省统一的农户档案信息数据内容标准,规范不同平台间的数据交换流程、数据包格式、编码格式、通信协议与接VI规范等,开发数据交换功能,实现与地方信息平台间数据共享交换,为推动地方农村危房改造与房屋建设信息系统建设打下基础。
(5)信息安全控制
结合各级用户管理与操作权限,研究并形成全省农户档案信息安全控制方案,研发信息安全配套系统软件与硬件等,各级各部门共同维护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加强数据中心安全保护措施与手段,确保系统安全、正常运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