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任省委书记陈刚:贵阳大数据是怎么做起来的?
发布人:管理员
发布日期:2023-01-13
查看次数:1118 次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点击右上角“...”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或发送给朋友。
来源: 招商引资总参(ID: zsyznc)
大数据产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日前,曾任贵阳市委书记的陈刚同志被任命为青海省委书记。擅长产业打造和招商引资的他凭借天时、地利、人和,将贵阳打造成为全国著名的大数据产业聚集地。本文选取他在贵阳任职时,关于如何做好大数据产业的经验分享,一起来看!
过去贵阳一直是一个信息基础比较落后的地方,为什么贵阳能够提出发展大数据,而且能够把它做成?
陈刚:贵阳大数据为什么能够做成?需要回答两个问题:第一是我们有没有机遇;第二我们有没有短板?短板怎么弥补?贵阳发展大数据最重要的机遇就是我们和其他地方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别人发展大数据有先发优势,我们也有先发优势。早五年贵州发展大数据没有机会,晚五年我们可能就错过了这个机遇。我们跟其他城市处在同样的起跑线上,甚至比别人先走一步,这就是机遇。而且大数据没有绝对的权威和规则,我们去探索,可能就是领先者,这是我们发展大数据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大数据能够实实在在给贵州带来发展。我们的劳动力便宜、房价便宜、气温宜人、生态环境佳,这些都是大数据发展的重要要素。仅仅两年时间,我们一批数据中心起来了,呼叫服务中心起来了,手机制造商已经生产出产品。大数据是能直接带来实惠的一个领域。除此之外,大家认为贵州发展大数据最大的问题是欠缺人才,实际上大数据没有绝对的权威。但贵州可以提供基础性的服务型人才,同时通过创造良好的环境来吸引高端的人才。事实上由于贵州把大数据创业环境营造出来了,BAT(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来了,微软、惠普、甲骨文、戴尔、IBM这些公司也都选择了贵州。事实上只要我们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就有人才来贵州。陈刚:首先有个机缘巧合,三大运营商(中国移动、联通、电信)要建南方数据中心,他们选择贵阳贵安新区建设了数据存储中心。但是贵州没有满足于只做数据存储,因为数据存储可能只消耗我们的电、只利用我们的气候优势。我们希望让大数据的应用在贵州落地生根,于是就形成了一个以数据存储为起点,以数据理论创新、实践创新、规则创新和大数据产业开发应用为特征的一个业态。现在贵阳不仅仅是一个数据中心,还形成了大数据的核心业态、关联业态和衍生业态,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既包括大数据交易所、众筹金融交易所这些全国最前沿的机构,同时也有几万座席的呼叫中心、后台服务和终端产品制造产业,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发展循环。
现在中国经济面临产业转型升级,未来创新引领中国经济,贵阳今后如何通过02大数据助推经济转型?
陈刚:第一,做大以大数据为引领的产业增量。贵州工业基础比较差,发展一般的工业既有可能破坏环境,同时也会凸显贵州物流成本高的劣势。所以我们就发展电子信息业,拉上一根光缆、接上一个电缆,我们和世界的距离是一样的,这就是做我们的增量。第二就是以“互联网+”改造传统产业。贵州有一些诸如机械制造、医药之类的传统行业,我们现在也用互联网给他们进行改造,对贵州历史上形成的传统的基础性产业进行转型升级。我们实际上是两步走,第一是做增量的大数据增长,第二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现在贵阳的大数据中心建设已经取得很大的成效,未来的规划是怎样的?
陈刚:我们的目标是把贵阳建成创新型中心城市,其中以大数据为最大的特色和引领,形成以大数据为特色引领的创新型中心城市。为了建成这个目标,首先要把大数据这件事情紧紧的抓下去,不仅仅是抓出影响,更要抓出效果。第二就是要营造全城市创新创业的氛围,我们现在在发展产业的同时更加注重搭建平台。比如搞孵化器、搞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种各样的平台服务,让更多的创业者、投资机构到贵阳都有发展的机会。第三要让贵阳成为创新应用最好的实验场,比如现在我们政府利用大数据打造“数据铁笼”。陈刚:“数据铁笼”就是利用政府的数据,监督政府部门和公务员在工作8小时之内的执法行为是否规范、是否公正,以此来改善我们的政务。反腐现在达到了不敢腐的目的,怎么做到不能腐?要通过制度来保障,打造制度的笼子和数据的笼子是制度保障的两个关键。制度的笼子就是把规则制定下来,必须按照这个规则来做,数据的笼子就是监督是不是按照这个制度来执行。原来我们监督主要靠事后监督,这种方式不能进行全覆盖,而数据监督可以做到无时无处不在。所以“数据铁笼”将来是促进政府提升治理能力、减少腐败以及给老百姓提供更加有效服务的一个重大创新。“数据铁笼”现在在全国关注度很高,中央也发了文件通报了这方面的信息,我认为这是政府利用大数据改革的重要切入点。03 与大城市相比,如何找到和构建自己的独特产业发展优势?
您觉得贵阳和杭州、北京和深圳这些城市相比,在今后的发展上有什么优势?
陈刚:北上广深包括杭州,在人才、技术基础以及产业基础方面,和贵阳相比优势是很明显的。但是我们有三个特殊的优势:第一就是我们自然环境的优势。我们的空气质量好、气温低,我们山清水秀、自然生态美,这是适合人居住的优势。第二,贵阳是一张白纸。我们没有很多禁锢,比如我们打造了全国第一家省级数据共享平台,我们一开始打造就是在高起点上打造,一张白纸可画最美的图画。第三就是贵阳有很好的容错性。大数据发展一定要有容错空间,而在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做容错的风险成本比较高。贵阳的城市规模虽然不是非常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贵阳是一个省会城市,在大数据试验上成功了,又可以在全国推广,我们这个地方有很好的容错性。和北上广相比,我们可能在人才科技产业技术方面弱势,但我们在别的方面有优势,所以我们把自身优势发挥好,然后去弥补我们的短板,实现更好发展。
您去贵阳之后,把中关村的很多企业引入了贵阳,也把它们的发展模式引入到贵阳,请您介绍下这方面的情况。
陈刚:在这个方面北京市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北京市在2013年9月8日和贵阳共同建设了中关村贵阳科技园,这是中关村走向贵州的第一步。而事实上不仅建了这一个园,许许多多来自于北京的企业,大到像百度这样的企业,小到中关村那些小的创业公司都到贵阳去了。这些公司不仅仅是给我们带来了技术,还带来了人才,带来了理念。贵阳和北京的发展有所不同。北京的发展更多是知识创新、原始创新,我们这边更多的是应用创新、实践创新,所以这个方面我们和中关村是形成了一个互补的关系。这也是为什么贵阳和中关村合作能够做成做大、形成共赢的主要原因。全国第一个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第一个WiFi公共免费全覆盖城市、第一个块数据大数据公共平台、第一个政府资源开放的先进示范城市、第一个大数据交易所……之前也许谁都不会想到,如今拥有这么多“全国第一”之称的,是偏居西南内陆的三线城市——贵阳。如今,贵阳给自己的新定位是“大数据之都”。作为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陈刚也因此与“大数据”三个字紧密联系在了一起。2012年,时任北京市委常委的陈刚还在分管中关村,这一年,美国政府公布了关于大数据方面的行动计划,陈刚在那个时候开始关注大数据,并逐渐意识到,大数据未来大有可为。一年后,陈刚来到贵阳,基于长期对这一领域的关注,他看到了贵阳在发展大数据方面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从此,贵阳开始了自己的大数据征途。2013年,贵阳开始把发展大数据产业作为经济体制转型的主攻方向,这一年,大数据还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谁都不知道大数据该如何发展,更何况把它作为推动一个城市经济发展和转型的总体抓手。
当时,对于大数据的发展路径,陈刚并没有想得太清楚,只是觉得这个方向是对的。而最初的放手一搏,换来的是后来贵阳大数据发展的大步流星。无论是顶层设计、建章立制,还是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都在短短三年时间实现了飞速发展。
在这个全新的领域面前,贵阳发展大数据的思路是怎样形成的?
陈刚:有两句话,一是要走高大上的路。大数据是一片蓝海,如果没在大数据发展的前沿领域进行探索,那么很可能就会湮没在大数据发展的茫茫人海中。二是要走接地气的路。要让大数据被更多人理解和获益,比如我们发展电子商务、呼叫服务和终端产品制造。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逐步形成了发展大数据的顶层设计。
全国各地都在发展大数据,贵州发展大数据有何比较优势?
陈刚:第一是先天优势。贵州有凉爽的气候、清新的空气、充沛的电力资源和稳定的地质结构,这也是三大运营商陆续在贵州建立数据中心的原因。第二是先发优势。所有的地方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但是我们先做了,也就是说,我们是笨鸟,但我们先飞了。第三个优势是先行优势。大数据需要先行先试,而先行先试最适合在欠发达地区、不敏感地区来做,因为这些地区有一定的容错空间。光有数据中心不代表拥有大数据产业,贵州大数据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是人才。在陈刚看来,吸引人才,最重要的就是给他们机会和希望。他注意到,现在社会存在一个共性的问题,那就是有办法的人没想法,有想法的人没办法。于是贵阳在今年启动了一个计划,让有想法的人与有办法的人结合起来,给每个创客找到支点,让创新更加有效。这一计划名曰“痛客计划”。不仅要“先飞”,还要大家“一起飞”。贵阳市鼓励公务人员参与这一计划,如果方案被采纳,承诺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双重奖励。陈刚本人也很想参与,他笑言,也许有一天,自己真的会去报名,“但是现在我只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支持‘痛客计划’上。”陈刚:目前尚未被满足而又被广泛渴望的需求我们称之为“痛点”,提出“痛点”的人即为“痛客”。以前存在一个现象,就是提供痛点的人没有得到价值回报。但是痛点是有价值的,因为它给创新指明了方向。“痛客计划”就是给予这些人回报,激发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无论你是商人、大学生、公务人员还是退休干部,你把痛点提出来,社会来使用你的痛点,以此撬动社会创新的原始活力。陈刚:“痛客计划”的意义不在于找到一两个痛点,而是激发整个社会创新创业的活力。今年举办的首届痛客大赛,贵阳市共有5155名“痛客”完成注册,占全省的85%,其中贵阳市政府公职人员注册“痛客”的就有605人。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把公务员队伍中容易滋生的官僚作风、不作为作风变成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甚至参与创新的机制。公职人员中精英不少,不应该是创新的阻力,而应该是参与者,是动力。陈刚:贵阳市人民政府出台了鼓励公务人员参与“痛客计划”的意见:
1. 提出的解决方案被采纳,可以给予“痛客”5万块钱、10万块钱的奖励;
2. 如果提出的方案特别有商业前景,被企业采用了,“痛客”还可以持有股份。
在不违反上位法的情况下,我们根据地方特点出台了鼓励政策。如果我们的公务人员认为他提出的痛点非常有价值,经过批准,他可以去创业。几年后不管他成功还是失败,如果他还希望回到公务员的队伍中,我们的大门始终向他敞开。陈刚在2014年接受采访时曾经预判,如果快一点的话,只需三年左右的时间,贵阳的大数据产业就会形成一个初步的规模。时隔一年半,当《网络传播》再次提及这一话题,他依然认为,自己的这个预测是正确的。经过三年的发展,大数据对贵阳的推动作用已经开始显现。我们甚至听到了“贵漂”这样的词。“现在,大家对贵阳发展大数据有一种向往,怀揣着梦想,到贵阳来创业。”陈刚:贵州大数据发展的一些前沿领域正在快速发展,比如大数据交易所投入使用一年,交易额已经突破7000万,比如大数据在电子商务呼叫服务方面给贵阳在2015年增加了10万人的就业。我们原来的年轻人在家找不到工作都要到东部地区打工,现在一台电脑、一根光缆、三个月的培训,他们就可以成为一个小白领。我们也看到电子商务走进了农村,把原来深藏在深山里的好东西卖了出去,省去了很多中间环节,却卖出了好价格。所以,大数据的发展虽然只有三年,但是我们看到了这个产业发展的希望,老百姓从中得到了实惠,我们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同,所以我们的信心越来越足。陈刚:贵州大数据整体发展水平和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还是有差距的。我们可能在先行先试方面走在前面,但是我们的产业基础、人才基础、技术积累等,跟东部地区甚至一些西部地区省份和城市相比,都有很大差距。但我认为大数据有个很特殊的地方,就是大家都是新来的,在这个方面,谁去做,谁就可能有机会。也许我们永远达不到北上广的发展水平,但是有一个城市我们是可以比一比的,那就是印度的班加罗尔。班加罗尔也是处于印度南部海拔一千米左右的边缘地区,但现在它成为了印度的硅谷,从来没人认为班加罗尔可以和纽约、伦敦比,但它在发展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我认为这个路径是值得贵阳借鉴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