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推动,2025年城市生命线如何建设?提高城市安全韧性水平!
字体大小:
分享到:

  12月20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在河南省开封市召开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现场会。会议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总结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进展和成效,交流各地经验做法,对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推动,切实提高城市安全韧性水平,以高水平安全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


    会议强调,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城市安全工作。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对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地要充分认识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的重要意义,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决心和更强的力度推进城市生命线工程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是要树立系统观念,坚持突出重点、急用先建,将生命线工程与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相结合,整体谋划、统筹推进。

     二是要推动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深度融合,有效提升城市安全运行监测质效。

     三是要树立“全周期管理”的意识,压实相关部门和企业的主体责任,完善闭环处置流程和方法,切实提高安全风险处置和化解能力。

    

   早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这是新时代新征程城市发展的战略要求。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城市地下管网是城市的“里子”工程。为了进一步做好“里子”,地下管网改造成为城市更新工作中的一项重点任务。


     2021至2024年,国家连续出台政策文件,强调城市老旧管网改造更新的重要性。自去年开始,“地下管网”多次被中央重要会议提及,并被视为城市更新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各地均在着力加速推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加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老旧管线改造升级,深化城市安全韧性提升行动”。与此同时,在国务院日前印发的《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中,也明确“实施城市更新和安全韧性提升行动”,包括“实施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等多项重点任务。


    202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提出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建设,新建市政基础设施的物联设备应与主体设备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老旧设施的智能化改造应区分重点、统筹推进,逐步实现对市政基础设施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测、模拟仿真、情景构建、快速评估和大数据分析,提高安全隐患及时预警和事故应急处置能力,保障市政基础设施安全运行。


    政策“暖风”频吹、改造力度不断加大的背后,是城市规划建设理念的更新,也是地下管网改造技术的迭代。 


     目前我国城市供水管道长度达110.3万公里,排水管道长度达91.35万公里,天然气管道长度达98.04万公里,供热管道长度达49.34万公里。仅这四项,管网的长度就达到近350万公里。

     9月26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一步经济工作,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9月29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一揽子增量政策的具体落实工作。


   其中提到,目前700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已经全部下达,用于“两重”建设(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和“两新”工作的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已经全部下达到项目和地方,目前正在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和资金拨付。


    经过梳理,续建基础设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地下管网建设、城市更新等领域增量资金需求较大。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城市不仅是经济活动的中心,更是人类文明的集中展现,而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则是支撑这一切繁华与秩序不可或缺的基石。下边我们来从建设环境分析、各部门协同作战、核心科技技术、建设内容等维度推动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提高城市安全韧性水平!


    2024年,“城市生命线”关键词持续发酵,上到中央政府,下到地方、行业,再到平民百姓,到底什么是城市生命线,怎么建设城市生命线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大家,下面小编逐个为大家解答!

    一、  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市场需求剖析

   “城市生命线”的病患会引发积水内涝、水体黑臭、道路塌陷、爆燃爆炸等问题。按照相关标准,给水管道、排水管道设计工作年限不小于50年,燃气管道的设计工作年限不小于30年。由于这些管道直接埋设在地下,长期受到土壤、地下水、地下杂散电流等影响,不可避免会出现老化、破裂等问题,存在安全隐患。因此达到设计工作年限的管道必须须更新。


    在全球化与信息化的浪潮中,城市如同一艘航行在时代洪流中的巨轮,其稳定与速度,直接取决于船体结构的坚固与动力系统的高效。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包括但不限于交通网络、供水排水系统、能源供应(电力、燃气)、通信网络等,正是这艘巨轮的骨架与引擎。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需求激增:人口膨胀带来的居住、出行、工作等多方面需求,使得城市基础设施承受巨大压力,尤其是在高峰时段,交通拥堵、水电供应紧张等问题频发。

   自然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了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与强度,暴雨、洪水、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对城市基础设施构成了严重威胁,考验着城市的韧性与应急能力。

   老旧设施更新滞后:部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年代久远,设计标准已难以满足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亟需更新换代,而这一过程往往伴随着高昂的成本与复杂的协调工作。

   技术革新与融合:新兴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为城市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升级提供了可能,但如何有效整合这些技术,实现传统基础设施与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二、  各地区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建设特点


  • 1). 各地地理环境因素建设特点

   1. 沿海地区:

   ? 像上海、深圳等沿海城市,由于面临台风、暴雨和海水侵蚀等风险,在生命线工程建设中更加注重排水系统的抗灾能力和防潮防腐措施。例如,加大排水管道的管径和排水泵站的功率,以应对暴雨带来的城市内涝;对靠近海岸线的燃气、供水管道等采取特殊的防腐处理,提高其使用寿命。

  ? 由于地质条件相对复杂,可能存在软土地基等问题,在桥梁等工程建设中需要更加注重基础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2. 内陆地区:

   ? 内陆城市如合肥、成都等,可能面临不同的自然灾害风险,如地震、洪水等。在生命线工程建设中,会更加注重抗震设计和防洪措施。例如,提高建筑物和桥梁的抗震等级,加强河道治理和堤坝建设,以保障供水、燃气等基础设施在自然灾害中的安全性。

   ? 部分内陆城市地形起伏较大,在铺设管道和建设道路时需要考虑地形高差,采取合理的坡度设计和压力调节措施,确保供水、燃气等的正常输送。


  • 2). 各地政策导向和管理模式区别

   1. 不同地区的政策导向可能有所不同:


   ? 一些地区将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作为重点民生工程,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工程建设和升级改造。例如,合肥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参与城市生命线工程建设和运营,提高了工程的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


   ? 有的地区则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在生命线工程建设中融入绿色、环保理念。如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供应燃气和热水,建设生态型污水处理设施等。


  2. 管理模式也存在差异:


   ? 部分地区采用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由一个部门或机构负责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这种模式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和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例如,上海成立了专门的城市基础设施管理机构,对各类生命线工程进行统一管理。


   ? 而一些地区可能采用分散管理模式,不同部门分别负责不同类型的生命线工程。这种模式可能在协调和沟通方面存在一定难度,但也可以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专业优势。


    三、  明确任务,协同作战:各部门责任与担当

   面对上述内容,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的建设需要政府各部门、社会各界以及广大市民的共同努力与协作。具体而言:

   市政部门:作为城市管理的“先行官”,市政部门需持续优化道路交通网络,提升桥梁、隧道等关键节点的安全性能;加强排水系统改造,引入智能预警系统,有效应对城市内涝问题;同时,推动绿色建筑与低碳交通发展,促进城市环境友好型建设。


    水务部门:应建立健全从水源保护到终端用户的全链条监管体系,提升水质检测与应急处理能力;推进智慧水务建设,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水质、水量及管网状态,确保供水安全稳定;同时,加强雨洪资源利用,构建生态友好的排水防涝体系。


    电力部门:在保障电力供应安全稳定的基础上,加快智能电网建设,提高电网的自愈能力和抗灾能力;推广分布式能源与储能技术,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加强电力设施的安全防护与应急抢修能力,确保极端天气下电力供应不间断。


    燃气部门:完善燃气管道网络布局,提升管道材质与施工工艺标准,降低泄漏风险;建立燃气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实现燃气供应的全程监控与预警;加强用户安全教育,提高公众燃气安全意识与应急处理能力。

   热力部门:建设和维护热源设施,确保供热质量;建设和维护供热管网,减少热损失;建立热力调节系统,实现供热的智能化管理;制定应急供热预案,确保在极端天气条件下能够保障居民供热需求。

    通信部门:加速5G、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速、泛在、安全的信息通信网络;优化通信基站布局,确保通信网络在自然灾害等极端条件下的稳定运行;推动“数字城市”建设,为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等领域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撑。


     四、  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的主要领域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是确保城市正常运行和居民生活安全的关键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1). 燃气系统

       ? 燃气管道网络建设:包括高压、中压和低压燃气管道的铺设,确保燃气能够安全、稳定地输送到各个用户终端。采用耐腐蚀、耐压的管材,并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施工和验收,保证管道的质量和密封性。

      ? 燃气调压设施:设置燃气调压站和调压箱,对燃气压力进行调节,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这些调压设施需要定期维护和检测,确保其正常运行。

     ? 燃气泄漏监测系统:安装燃气泄漏传感器,对燃气管道和设施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泄漏,系统能够及时发出警报,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有效防止燃气事故的发生。


  • 2). 供水系统

       ? 水源地保护: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确保水源的水质和水量。建立水源保护区,限制工业和农业活动,防止污染水源。同时,加强水源地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水质问题。

       ? 水厂建设:建设现代化的水厂,采用先进的水处理工艺,对原水进行净化处理,使其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水厂应配备完善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提高生产效率和水质稳定性。

       ? 供水管网改造:对老旧供水管网进行更新改造,采用新型管材,减少管道漏损。优化管网布局,提高供水压力和可靠性。同时,加强对供水管网的监测和维护,及时发现和修复管道故障。


  • 3).  排水系统

      ? 雨水和污水管网建设:铺设雨水和污水管道,实现雨污分流。雨水管道用于收集和排放雨水,防止城市内涝;污水管道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管网的设计应考虑地形、地貌和排水需求,确保排水畅通。


      ?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污水处理厂,采用先进的污水处理工艺,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污水处理厂应具备高效的处理能力和稳定的运行性能,确保出水水质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同时,加强对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管理,提高处理效率和资源回收利用率。


      ? 排水泵站建设:在地势低洼或排水困难的地区建设排水泵站,提升雨水和污水的排放能力。排水泵站应配备可靠的设备和自动化控制系统,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常运行。


  • 4). 桥梁工程

     ? 桥梁设计与建设:根据城市交通需求和地形条件,设计和建设安全、美观、实用的桥梁。桥梁的结构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能够承受车辆和行人的荷载。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材料,确保桥梁的质量和耐久性。

     ? 桥梁监测与维护:安装桥梁结构监测系统,对桥梁的变形、应力、振动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定期对桥梁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和处理桥梁病害,确保桥梁的安全运行。同时,加强对超载车辆的管理,防止桥梁因超载而损坏。


  • 5).地下综合管廊

     ? 管廊规划与设计: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和各类管线的需求,合理规划和设计综合管廊。管廊应具备足够的空间和承载能力,能够容纳电力、通信、给水、排水、燃气等各类管线。采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提高管廊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管廊建设与施工:采用明挖法、暗挖法或盾构法等施工方法,建设综合管廊。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质量和安全,确保管廊的结构稳定和防水性能。同时,要协调好各类管线的入廊工作,确保管廊的正常使用。

    ? 管廊运营管理:建立完善的综合管廊运营管理机制,明确管理主体和职责。对管廊内的各类管线进行统一管理和维护,确保管线的安全运行。同时,要加强对管廊的监控和预警,及时发现和处理管廊内的故障和事故。


    五、  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的关键技术

   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智能感知技术、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技术等。这些技术相互融合,共同支撑起生命线工程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体系。


  • 1). 数字智能技术

   智能传感技术:采用各类传感器,如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等,对生命线工程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传感器应具有高精度、高可靠性和长寿命等特点,能够适应复杂的环境条件。

   大数据和云计算:通过对大量监测数据的分析,挖掘数据中的潜在信息,预测生命线工程可能出现的故障和风险。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制定科学合理的维护计划,提高工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物联网技术:利用物联网技术,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监控中心,实现对生命线工程的远程监测和管理。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分析和处理,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对生命线工程的运行状态进行智能诊断和预测。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自动识别故障类型和位置,提高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5G通信技术:借助 5G 通信技术的高速率、低延迟和大容量等特点,实现对生命线工程的实时高清视频监控和远程控制。5G 通信技术可以提高监测和管理的效率,为应急响应提供更加及时、准确的信息支持。

    区块链技术: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对生命线工程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数据安全存储和共享。区块链技术可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不可篡改,提高工程管理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数字孪生技术: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构建城市基础设施的虚拟模型,实现对基础设施运行状态的模拟和预测,为优化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BIM技术: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可实现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过程的可视化管理和协同工作,提高工程效率和质量。


  • 2). 无损检测技术

   超声波检测技术:利用超声波在材料中的传播特性,对管道、桥梁等结构进行无损检测。超声波检测技术可以检测出结构内部的缺陷和损伤,如裂缝、空洞等,为工程的维护和修复提供依据。


   雷达检测技术:采用雷达波对地下管线、道路等进行检测。雷达检测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探测地下管线的位置、深度和走向,以及道路的结构层厚度和病害情况。


   红外热成像技术:利用物体的红外辐射特性,对生命线工程进行检测。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检测出管道、电气设备等的温度异常情况,及时发现潜在的故障和安全隐患。


    六、  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的建设内容

  • 1). 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前期咨询服务

    按照部委、省级相关的燃气、供水、内涝、道路、桥梁倒塌等多个场景的风险评估指南,开展燃气、供水、内涝、道路、桥梁等多个场景的风险评估工作,并将评估结果及时录入市本级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监管系统,实现评估成果的信息化管理和动态更新,并根据评估结果落实相关行业工程建设改造、监测设备布设等风险分级管控措施,系统提升行业领域本质安全水平。


  • 2). 燃气、供水、排水、热力、桥梁、综合管廊等监测

    通过数字化手段对城市的供水、排水、燃气、供热、桥梁、管廊等各类基础设施的关键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如压力、流量、液位、流速、水质等,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城市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


  • 3). 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

     通过构建城市生命线监测感知网络,实现对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数据的全面感知和风险识别,提升城市生命线运行效率和安全。通过数据分析、模式识别等技术,能够更准确地预测和预警潜在的安全风险,为决策者提供及时的信息支持。


  • 4). 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第三方施工破坏防控风险场景建设

   通过建立第三方施工破坏防控专项应用信息系统,对施工行为进行监测预警,提升第三方施工破坏防控能力。


  详细具体建设内容详见??:一文读懂城市生命线是什么:背景、建设思路、内容(附建设方案)


    七、  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意义

  • 1). 对政府部门的帮助  

    1. 城市规划部门:


    ? 提供准确的基础设施运行数据,有助于在城市规划中更加科学地布局各类设施。例如,根据供水、排水系统的监测数据,可以合理规划新的居民区、商业区和工业区,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污水的有效处理。


    ? 帮助评估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为制定长期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2. 市政管理部门:


    ? 实时监测燃气、供水、排水等设施的运行状态,能够及时发现故障和隐患,提高维修效率,减少对居民生活和城市运行的影响。例如,在燃气泄漏发生时,能够迅速定位并采取紧急措施,降低安全风险。


    ? 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基础设施的管理水平。通过对不同区域、不同时段的使用情况分析,可以合理安排维护和更新计划,降低管理成本。


    3. 应急管理部门:


    ?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生命线工程的监测系统可以提供关键信息,帮助快速制定应急方案。例如,在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中,了解桥梁、供水、燃气等设施的受损情况,为抢险救援提供决策支持。


    ? 提高应急响应速度和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 2). 对企业的帮助

   1. 能源供应企业(燃气、电力公司等):


    ? 实时监测能源输送管道和设施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泄漏、故障等问题,降低运营风险。例如,燃气公司可以通过监测系统快速定位泄漏点,减少燃气损失和安全事故。


   ? 优化能源供应网络,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根据监测数据调整供应策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同时降低能源损耗。


   2. 水务企业


   ? 准确掌握供水管网的压力、流量和水质情况,提高供水质量和可靠性。例如,及时发现管道漏损,减少水资源浪费,降低运营成本。


   ? 为污水处理企业提供实时的污水流量和水质数据,优化污水处理工艺,提高处理效率。


   3. 建筑施工企业:


   ? 在施工过程中,了解周边基础设施的位置和运行状态,避免施工对生命线工程造成破坏。例如,在进行地下工程施工时,通过监测系统可以准确掌握燃气、供水管道的位置,防止挖断管道。


   ? 提高施工安全性,减少因施工引发的基础设施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和法律风险。


  • 3). 对居民的帮助

   1. 提高生活质量:


   ? 确保燃气、供水、排水等基础设施的稳定运行,为居民提供可靠的生活保障。例如,居民不用担心突然停水、停气等情况,提高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 减少因基础设施故障带来的不便和困扰。如及时修复排水管道堵塞,避免城市内涝影响居民出行。


   2. 增强安全感:


   ? 生命线工程的安全运行降低了居民面临的安全风险。例如,燃气泄漏监测系统可以及时发现潜在危险,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 在突发事件中,居民能够更快地得到救援和帮助,提高生存几率。


  • 4). 对科研机构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帮助


   1. 提供研究数据:


   ? 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产生的大量监测数据为科研机构和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源。他们可以利用这些数据开展相关领域的研究,推动技术创新和进步。


   ? 例如,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分析桥梁结构监测数据,改进桥梁设计和维护技术,提高桥梁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2. 促进技术交流与合作:


   ? 围绕生命线工程的建设和管理,不同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进行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实际问题。这有助于提高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 例如,传感器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等在生命线工程中的应用,促进了相关领域的技术融合和发展。


    八、  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建设在全国各地区的实践经验 (不完全举例)

  • 1). 合肥市

  合肥市作为全国首批地点城市之一,率先建设了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合肥市在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该市通过部署大量感知设备,建立了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监测体系。该体系能够实时监测桥梁、燃气、供水等基础设施的状态和运行情况,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和隐患。同时,合肥市还建立了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并采取有效措施。


  • 2). 江苏省

  江苏省在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建设方面采用了“综合监管+智慧监测”的思路。该省建立了覆盖燃气、桥梁、供水等多个领域的监测系统,实现了省、市、县三级监管系统的互通互联。通过该系统,监管部门可以实时掌握各领域的运行情况和风险状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理。


  • 3). 上海市

  上海市在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建设方面依托城市信息模型(CIM)技术,推进了城市管理主题数据库建设。该数据库汇聚了各类城市基础设施的数据信息,为监管部门提供了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同时,上海市还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为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和运营提供了科学依据。


  • 4). 成都市

  成都市在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建设中注重科技创新和智能化应用。该市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构建了智慧水务、智慧燃气、智慧交通等管理系统。通过这些系统,成都市实现了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实时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提高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5). 深圳市

  深圳市在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建设中注重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该市建立了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深圳市还积极推动城市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升级和数字化转型,提高了城市基础设施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本页